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地勘单位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素,虽然呼吁破解了数年,但此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就在前不久举行的第175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上,许多院士、专家还纷纷,要高度重视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尽快解决地勘人才“断层”问题。
然而,记者近日在湖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却欣喜地看到,近两年来,该院相继引入及达成意向明年引进的有中国地大、中国矿大、中南大学、中科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名牌大学及科研机构博士1名、硕士20多名,择优选拔了7名青年专业人才了中层管理岗位,由过去的人才梯队“青黄不接”到现在队伍的“初步缓解”,给经济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凤凰择良木而栖。湖南省煤勘院缘何能有效缓解人才匮乏问题,实现人才队伍与经济建设的双提升?该院院长生颇有见地地说:“这是我们贯彻省局‘人才建设强局’战略,与抓经济一样,重视人才工作,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任用方面,建机制,搭平台,优,强保障的结果。”
“缺乏学科带头人、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青地质专业人才急缺、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和宏观思维,成为制约煤勘院发展的短板。”谈到过去人才缺乏的窘境,生感触颇深地说,“职工常常加班加点,身心俱疲,影响工作质量,有时未能按时完成任务影响市场信誉。加上外部竞争日益激烈,内忧外患的形势十分严峻。”
自去年以来,该院明确了人才发展思和目标,加强了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他们引进人才高起点、高学历、本硕专业对口,及优先紧缺主导专业技术人才的原则,大规模引进高端人才。同时,树立大人才观的思,整合党政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用技能人才资源,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人才培养方面,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形成以煤炭勘查为主,非煤勘查、水工环勘查、气体矿产勘查、物探测井、矿山设计、测绘工程等各专业齐头并进的完整配套的人才体系,既突出主导专业,重点培养,在大的学科方向上培养和树立学科带头人,又不搞一枝独秀、一人独大。并依托现有地勘和科研项目,积极搭建成才平台,大胆培养和放手使用青年人才,不仅要打造人才大院,更要打造一个有思想、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强院。
在发展目标上,他们通过人才引进,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力争2-3年内,各个专业通过项目培养出一批青年专业技术,各个专业所选拔出一批有思、有能力、敢管理的青年人才放到管理岗位上,实现人才紧张根本性改观,初步形成煤勘院基本人才体系。5年内,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人才队伍有根本性改观,实现现有中层管理更新换代,打造各专业、各方向配套人才齐全的完善的人才体系,煤勘院综合技术实力真正跻身省内地勘单位最前列。
“我们拿出重要职位、采取特殊的方式对外吸引人才,确保高端人才为我所用。通过这两年的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我们院的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年轻人开始担任专业所副职和项目负责人,人才结构大幅优化,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生表示。
该院按照人才发展思,根据市场形势及结合单位专业发展实际,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他们大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今年上半年以前,为破解编制难题,他们“三箭齐发”,通过鼓励院属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平台优势、以市场方式引进所需人才,对紧缺人才通过先在队上解决事业编制、以事业编引进,充分利用院属空编、进行两次公开招考主导专业高学历人才等方式来积极引进人才。今年下半年以来,他们抓住院编制紧缺得到缓解这个契机,加大了主导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但仍然高起点、高学历、本硕对口的名牌院校研究生为起点的基本原则不放松,对该院编制放在队上的全日制本科主导专业青年人才,计划向局党组申请调入。同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0岁以下、有中高级职称的力量。对于物色到的特别优秀的社会人才,向局党组申请采取正规程序,公开招聘解决编制1-2名。
该院实行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引进和培养的差异化政策,对急需的高端人才,给待遇、梦见找不到回家的路给,一把手亲自底。去年,该院为了加强页岩气技术力量,院主要领导亲自和大学的在读博士蔡宁波谈心沟通,从培养、发展等方面打消其顾虑,劝其加入该院气体矿产研发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不到一年的时间,蔡宁波就被破格提拔为气体矿产研发中心副主任。今年,该院还以同样的方式谈好并计划明年引进中南大学非煤地质博士1名和南京大学地学硕士1名。
他们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还十分注重引进人才与单位发展相匹配。针对地质是个综合性学科,专业划分清晰,工种多样等特点,他们提出了人才的结构、知识背景及层次等方面必须要与单位自身发展、市场形势形成相适应体系的方略,不仅只引进找矿人才,还特别注重各种学校的选择、注重多种专业的选择、注重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各种学校、各种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2012年以来,该院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涉及煤炭勘查、非煤勘查、气体矿产、沉积矿物、古生物、构造地质、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物探工程等不同专业、不同方向。
同时,该院还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深入院校招聘人才。该院过去招人,都是把需求表格挂在网上,隔空对话,坐等报名,效果很差,结果报名的人少之又少。近几年以来,他们及时调整思,工作再忙,该院领导甚至主要领导也要跟人事科人员一起,积极参加重点地矿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主动到各所大学与优秀青年人才展开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推介该院专业优势和发展。今年他们已去了中国地大(武汉)、中国地大()、中国矿大(徐州)等名牌大学,最近还将参加中国矿大()、中南大学招聘会。目前已有70多名研究生当场投送简历。他们还积极邀请优秀的大学生来该院考察、实习,全额报销差旅费,发实习工资,以加深大学生对该院的全面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广泛接触,重点选择,以生源质量。
“说人才不足已经很多年,但人才引进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人才也不会从天而降。光有求贤若渴的思想是不够的,更要有‘三顾茅庐’的实际行动,只要真正去想办法,出措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深入学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才能发现和引进真正的人才。”生说。
“引进、培养、使用才是实施人才战略的三个重要工作环节,加强培养、大胆使用是人才成才的关键。”该院深谙此理。近年来,该院高度重视各类专技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知识型与实践型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懂专业、懂管理的青年人才。
该院项目培养人才,通过压担子来激发人才的潜力,促其快速成长。去年以来,该院先后有10多名年青力量担当重大勘查项目和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在该院今年新开的7个地勘项目部里,全部由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该院承担的“涟源市渣渡矿区东段深部煤炭预查”、“攸县黄丰桥矿区边深部煤炭勘查”项目和“湘西北石门-慈利地区页岩气钻探工程”项目,都是大中型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均为20多岁的年轻人,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事。同时结合引进人才高学历的特点,积极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形成了良好的富有生机的科研氛围,为提升队伍科研与理论水平创造条件。
同时,他们还通过培训提升人才,出台了《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分层次、分专业、分岗位合理有序地送培。2012年,通过送外培训和内部培训方式,鼓励和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类专业知识和岗位适应性培训307人次之多。积极鼓励参加后续学历教育,2013年,该院出资又一次性计划安排7名本科生报名中国地大进行研究生学历。
该院通过影响人才。该院在管理上力求打造一种简洁、务实、上进的工作,创建一个有创新、有思维、有活力、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工作团队,从细微处着手,用心去经营。对新进的研究生,院领导经常通过“青年论坛”、“职工座谈会”及“一对一”等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谈心,对其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做出,高标准,严要求,并选派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担任年轻人的职业导师,确定师徒关系。办公室也按照“老(资深)+新(研究生)”的模式调整到位,通过师徒传帮带悉心指导他们的工作(包括野外作业和报告提交)。去年以来,他们聘请了有水平有经验的退休资深高级工程师―吴家驹老专家,长期驻守单位及现场,担任年轻项目负责人的技术把关,加快青年人才培养。并根据专业特点,为年青人才设置了研究方向,确保人才能引得进,成长好,留得住。“该院学术氛围浓厚,虽然项目多,任务重,领导要求严,工作压力大,但锻炼机会多,成长好,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很有帮助。”新进的一位研究生感触颇深地说。
该院还唯才是举,大胆选拔使用人才。他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因事设岗,因岗用人,去年以来先后调整、设置了8个相应专业所,把一批有才能、有水平、有责任、敢管理的资深技术人员提拔到中层领导上来,让他们有职有权,创造好的工作平台,极大地激发他们负责工作和带教青年人才的热情。同时,不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狭隘,正确对待青年人才的缺点和弱点,放手把优秀的“苗子”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上及早锻炼培养,确保各专业带头人和中层都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让年轻人看到发展的希望。
“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是单位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管理最大的红利。人才必须得到真正锻炼,人才必须要有发展平台,只有培养好、规划才发展的,给待遇、给,突破观念、机制等因素的障碍,真正形成能者有贡献者上、庸者下,多做事,把事做好多得报酬的用人导向,才能实现人才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生表示。
尤为称道的是,该院对人才不搞固步自封,不停留在本单位的小圈子里,而是心态,甘当垫脚石、铺人,积极向厅、局、队上推荐优秀的青年人才到更重要更有发展前景的岗位上,积极鼓励他们报考上级机关公务员和更高一级科研单位。今年,该院有一名年轻的技术报考了公务员考试,他们非但没有“卡”,反而积极支持,鼓励其“走出去”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才看到奔头,感受发展空间,才能让人才真正流动起来,人才活了,单位同样活了。”生颇有远见的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谈到单位一把手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时,生目光深邃地表示,单位一把手一定要把人才引进培育纳入任职内重要议程,在职一任,就要想办决好单位人才工作中整体性、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力争3到5年内要培养出一批专业和中坚力量,形成单位完整的人才体系,为单位长远发展夯牢根基。一把手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襟,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被撞大爷无医保中国人俄罗斯遇袭全国整治收寄验视狐狸肉冒充熟驴肉“”判6年反腐思想高铁跨区运内地大妈告赢动物园迁址广州纪委除夕将暗访玉兔月面测试今日冬至登4婴儿打疫苗死车主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