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市场观察
  • 能源新城榆林:绿了水、青了山、隆起获得感
  •   在沙河的5个污水直排口治理方面,榆林市采取对西沙片区文化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同时建设4座污水提升泵站和截污干管引入富康截污管网,截至10月底,已全部治理完成。

      在芹河的10个污水直排口治理方面,由榆林市住建局负责治理的9个直排口,截至今年11月底,通过建设污水提升泵站和截污管道等措施,已全部收集进入截污管网,目前正在进行污水提升泵站设备安装和调试,到年底前投入运行。此外,榆阳区负责治理的1个污水直排口正在加紧修建污水处理站。

      在绿色发展下,榆林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节约资源和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在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改善质量这一中心,以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为目标,大力实施综合整治,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塞上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关乎城市发展未来。针对减排压力持续加大这一实际,榆林市通过狠抓“工程、结构、管理、科技”四大减排措施落实,有效消化了能源大幅消耗所带来污染物排放新增量。近年来,榆林市累计实施减排项目760个,新建火电脱硫脱硝设施138套、装机1088万千瓦。新扩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生活污水收集管网251.8公里、中水回用系统5套,全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2.95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8%。

      目前,榆林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促进了质量极大改善。2016年,榆林中心城区二级以数达到296天,空气质量居全省前三。此外,全市15个国省控水质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8个,Ⅳ类水质断面6个,Ⅴ类水质断面1个。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5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如今榆林的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城市变美了生态更良好、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的新榆林前景可期。

      从偏远的西北一销到京津冀和东南沿海,知道“榆林煤”的人越来越多,榆林煤炭的品质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

      近两年,榆林市能源局、榆林市煤炭管理站一直把为企业服务作为常态化管理来抓。在国家政策下,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强化业务水平,从坑口出煤到运输环节真正做到了保质保量,保“榆林煤”品牌。为榆林煤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起到一定作用,更为榆林的经济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清洁低碳的“榆林煤”在契合国家政策、打造民用洁净燃料大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以“榆林煤”为最佳原料的“榆林兰炭”,已成为清洁能源市场的标杆产品,榆林兰炭硫、氮、灰分、挥发分含量大幅降低,全硫、灰分等主要排污指标与无烟煤接近,优于大部分无烟煤和原料煤,具有明显的减霾效果,符合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治污减霾的政策需求。

      据统计,去年榆林市煤炭销往25个省区市,销量超过千万吨的有8个,其中1.4亿吨、山西6600万吨、陕西关中4500万吨、3000万吨、河南1600万吨、山东1000万吨、1100万吨、甘肃1000万吨,其余17个地区销售煤炭4000多万吨,去年以来上述地区的销量较往年增幅明显。

      “榆林煤”变成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优质煤”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与榆林市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环保煤,全力推进“榆林煤”品牌建设的努力息息相关。近年来,榆林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全国煤炭消费重点地区洽谈战略合作,不断开辟煤炭销售新通道、新市场。累计举行32场“榆林煤”“榆林兰炭”专场推介会,共计邀请近4000户企业客商代表参会,现场签订煤炭销售合同2亿多吨、兰炭超过1000万吨。

      借由强力的品牌推广,“榆林煤”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认知,深受市场的认可。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榆林市对外步伐加快,建立了呼包银榆市长联席会,与西咸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榆林煤”、“榆林兰炭”打开了华北、华中和西南市场,走活了一盘棋。

      在跨区域合作方面,去年先后有山西省煤炭厅、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湖南省经信委、山东、枣庄、济宁、泰安等省市考察组前来榆林市考察调研煤炭市场,开展煤产品销售等领域交流合作。同时,榆林市也积极与联系合作,赴陕西渭南、山东、济宁等地考察调研煤炭市场,并与渭南市煤炭局、市煤炭局等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力服务榆林市煤炭、兰炭的推广销售,为榆林市建立煤产品跨区域销售合作机制开了好头。

      目前,“榆林煤”已经是榆林传递给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今年上半年,榆林市累计销售原煤2亿吨,同比增长7.94%;销售兰炭1009.81万吨,同比增长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