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碳含量检测是保障单位热值含碳量核算准确的必要步骤,对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尤为重要。为深入理解元素碳含量检测对碳排放核算的影响,采用不重复抽样分析方法,就元素碳检测对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影响、元素碳检测推行存在的障碍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元素碳检测发展以及解决元素碳执行过程相关问题的。研究表明,元素碳检测的推广有利于发电企业合理争取碳排放权交易利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经济负担。
0 引言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是保障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的根本制度。自2013年10月起,国家发改委分三批先后发布包括发电行业在内的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1]。在此基础上,2015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包含发电企业在内的《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等11项国家标准[2]。就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而言,《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以下简称“国标”)均明确要求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由月平均元素碳含量与月平均低位发热量相除得出[3-4]。然而,由于大多数发电企业元素碳分析数据缺乏,第三方核查机构一般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省级清单”)中推荐的不同煤种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来核算煤炭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5]。
本文旨在从定性角度指南和国标均明确要求通过元素碳实际检测来确定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原因;研究元素碳实际检测得出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与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之间的偏差、元素碳检测所需要的额外投资以及如何保障元素碳检测数据质量,为推动元素碳实际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具备资质的燃煤元素碳检测机构较少、发电企业元素碳检测设备及检测经验缺乏等原因,当前发电企业元素碳检测工作尚未全面开展。部分发电企业或研究机构对开展元素碳检测工作仍持观望态度,原因如下:一是元素碳检测会给发电企业带来额外的检测成本;二是根据发电企业入炉煤元素碳实际检测得出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整体而言偏高于缺省值,采用检测值对企业不利;三是难以判断用于元素碳检测的缩分样的代表性,第三方核查机构尚缺乏具备操作性的专业鉴别方法,难以保障科学性、公平性。
指南或国标通过元素碳实际检测来确定单位热值含碳量是因为采用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不能满足全国碳市场数据公平性和准确性的需要,容易为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获利带来不利影响。根据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06年发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不同煤化程度的发电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存在差异。对于每一种特定类型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均存在上限值、下限值和缺省值[6]。以烟煤为例,单位热值含碳量约介于23.81~27.55 tC/TJ之间,假如简单按照省级清单中烟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26.18 tC/TJ进行计算,在同等热量消耗的基础上,极端情形下因单位热值含碳量的不准确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量超出实际排放量接近10%或者低于实际排放量接近5%。一般来说,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介于100万~1000万t/a之间,以碳价为30元/t推算,简单因元素碳实际检测与否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收益差异即介于0~3 000万元之间。显然,元素碳实际检测是极其必要的,是保障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必要环节。
2.1 元素碳检测的具体要求按照国标,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企业应每天采集入炉煤的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的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其元素碳与低位发热量,入炉煤的缩分样品的制备应符合GB474要求[7]。燃煤月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为月平均元素碳含量与月平均低位发热量之比,具体参照公式(1)进行计算:
式中:qq为燃煤的月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xCM为燃煤的月平均元素碳含量,%;qNCV为燃煤的月平均低位发热量,GJ/t。
国标与指南的根本区别在于:1)国标明确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由缩分样品的元素碳含量与低位发热量相比得出,修正了指南中采用缩分样品元素碳含量与全部燃煤月平均低位发热量相比计算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做法;2)国标进一步明确了入炉煤缩分样品的制备依据。
2.2 元素碳检测与缺省值的差异为让发电企业弄清元素碳检测与缺省值对碳排放量的定量影响,本文给出了56家发电企业、431组基于元素碳检测的月度燃煤燃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数据,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零点环线代表基于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与元素碳实测下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相等的情况,黑点代表实测值与缺省值的相对偏差量,正值代表基于元素碳实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基于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看出:1)基于元素碳实测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与缺省相比高低参半,偏高者稍多,约55%发电企业实测数据偏高,研究数据范围内平均偏高0.58%;2)实测数据平均偏高幅度低于实测数据的平均偏低幅度,元素碳检测发电企业二氧化碳高于缺省值的平均幅度为2.45%,绝大多数偏离幅度小于5%,低于缺省值的平均幅度为2.62%,少数实测数据偏离幅度甚至超出10%。换言之,元素碳检测有较为明显的降低部分发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损失的作用。
现阶段,发电企业对元素碳检测成本了解尚不够深入。总体来看,元素碳检测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开展:一是送检,即每月按国标要求采集制作缩分样品后,送具备检测资质及能力的煤炭科学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检测机构进行检定,并出具检测推背图全集报告;二是自检,即具备检测资质及能力的部分发电企业通过自行购置检测设备进行分析检验。送检样品的平均成本约为200元/样品。自检成本主要由购置仪器成本、成本和操作成本3部分构成。市场元素碳检测仪器购置成本如图2所示。
图中仪器型号用序号表示。可以看出,目前市场元素碳仪器报价大致分布于两个区间范围,其中国外进口检测仪器成本介于50万~100万元之间,国内元素碳检测仪器基本介于于5万~15万元之间,一般满足于发电企业检测要求的元素碳检测仪器平均约10万元左右。
若仅考虑满足国标现阶段每月检测一次缩分样元素碳含量,送检成本将明显低于自检成本。然而,随着全国碳市场的不断深化、成熟,有偿分配比例将逐步增加,免费分配基准线的收紧将导致配额价格提升,发电企业对碳排放量数据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将大大提高。换言之,碳交易市场的成熟将倒逼发电企业对自身入炉煤元素碳含量的检测频次、检测准确度等提出更高要求,以保障企业碳交易的权益。
综上,近期而言,送检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发电企业应对初期全国碳市场的第三方核查要求。但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推进,具备检测能力和资质的发电企业自购设备进行检测是必然趋势。假如元素碳按班次化验,单样品检验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考虑检测人员能力建设等因素,及早开展自检工作也是值得推荐的。
元素碳检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单位热值含碳量更接近于燃料的真实值,从而对于发电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更为准确。当前元素碳检测存在的常见问题为缩分样样品元素碳检测代表性不足或检测值偏离合理区间。
一是关于缩分样代表性的数据质量保障措施。鉴于国标对缩分样的制备有明确,可以通过提高缩分样制备过程监测要求,或者提高监测频次要求来进一步保障样品代表性;二是关于检测值合的数据保障质量措施。由于检测仪器可能出现不稳定及其他故障,检测者可能存在操作不当、专业性知识缺乏等问题。缩分样元素碳检测数据准确性判定相当复杂,需要较强的煤质检验专业知识。一般而言,根据不同煤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即可判别有明显错误的检测数据。鉴于燃煤电厂普遍存在掺烧,并具有完整的入炉煤工业分析数据,根据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间存在拟合关系,推荐采用煤质检行业常用的经验公式(2)进行判定[8-10]。
式中:Cd为煤中干燥基碳的质量分数,%;Ad为干燥基灰分的质量分数,%;Vd为干燥基挥发分的质量分数,%;St, d为煤中干燥基全硫的质量分数,%;Qgr, d为干燥基高位发热量,kJ/g。
重庆2018年12月电力直接交易(集中竞价):购电方(售电公司)申报的火电总量为90.24万千瓦时
重庆2018年12月电力直接交易(集中竞价):购电方(售电公司)申报的火电总量为90.24万千瓦时
总投资10.57亿元 93万吨/年!莱州市废物处理中心(一期)项目核准前公示核准前公示
1-10月甘肃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54.63亿千瓦时 火电装机2063.67万千瓦 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