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为462.9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8.8%。此外,也有77.8万户改正轻微违法行为后,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要求,工商部门应当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企业的登记备案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其他部门应当公示其对企业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等,企业应当通过公示系统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讯地址及存续状态等基本信息、股东及出资信息、企业资产状况信息、对外提供信息等,企业还应通过公示系统及时报送出资情况、股权变更情况、知识产权出质登记等即时信息。
为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法昌表示,我国进行商事制度后,企业年检取消,改为企业自行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通过公示系统对外公示。未按时报送年度报告成为被列入异常名录的主要原因。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未及时公布年报、变更地址未申报等轻微违法行为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企业被移除异常名录后不在首页显示有“异常”,但是点击“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项时,会有列入日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作出决定的机关、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原因、移出日期等历史记录。这也意味着企业要对自身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所有记录都将有迹可循。
截至今年3月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337.3亿人次,累计查询量160.9亿人次,2017年以来日均访问量1776.6万人次,日均查询量321.4万人次。数据显示,大量的部门、、银行、商业机构、中介组织等通过公示系统查询企业信息,并在授予荣誉、审批资质资格、银行信贷、招投标、签订商业合同等领域广泛应用。
于法昌透露,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经实现31省市信息联网,预计到2017年底全部归集完毕,准确率将达到99%以上。随着企业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公示制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信用约束和联合对市场主体的诚信经营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公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