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人物
  • 在跨界做电影这件事上互联网不如煤老板
  •    前几天听说某互联网票务公司改名了,要做影视上游。作为一个刚好在这两个行业干过多年的老泥鳅,我实在憋不住,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说出来。

       几年前,当电影还没有这么火的时候,圈子里流行着一个笑话,尽管有各种变异版本,但其旨是:想拍电影,就去找煤老板,随便安插个小三小姨子啥的,拍电影的钱就有了。

       我想,很多观众也应该听过类似的说法,甚至在一些影视作品里也能看到。然而我今天举这个例子,不是想聊煤老板与女明星的风流往事,而是聊聊跨界做电影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 近几年,随着“去产能”的步伐加快,和互联网概念的兴起,电影领域的从业者,如果不聊点互联网,似乎都不好意思开口。从影视大数据,到IP开发,再到互联网思维;从对互联网又爱又恨的影视从业者,到高喊着“”的互联网码农们,伴随着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好像把电影当成了自己的主场。

       当“互联网+”的概念在金融、O2O、教育等领域玩的风生水起时,电影领域也成了互联网争夺的一块宝地。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媒介属性,加上它带来的一些高概念,一时间让大家觉得只有互联网在跨界做电影,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万达和保利根据其地产优势,布局影城和院线;DMG娱乐依托其文化传媒行业的积淀积极拓展海外合作;快鹿出品的《叶问3》和湘鄂情布局影视文化行业。 从这些案例不难看出,电影行业本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其他行业也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 就上图来看,不止是电影行业,其他很多行业都已经或者正在布局电影,而且有些做的还不错,更不用说那些深藏功与名、搞红小明星的“煤老板”们了。之所以给人一种互联网电影业的感觉,无非是信息不对等罢了。所以,当互联网企业带着资金、技术、热情涌入这个行业时,除了要和互联网公司竞争,还不得不面对这些来自其他领域的对手们。

       互联网企业只有在电影行业建立自己的壁垒,才能在电影行业立足。而这一壁垒,必须是建立在目前电影行业的痛点上的。

       那些怀着在电影市场上赚一票就走的,可能并不知道目前国内上映的电影,80%都在赔钱。对于这个行业的投资人和从业者而言,如何降低项目风险,才是这个行业最大的痛点。

       降低风险有两个方面:1.如何选择最安全的项目;2.如何在项目售卖中增加收入。

       先说项目立项,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现,着实让电影投资人惊喜不已,如果能从立项之初就确定项目能赚钱,那真的能算上“”了。然而一直到现在,都没看到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做出那些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不仅是因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很难用数据去衡量,也说明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所谓的大数据指导电影,可能只是噱头。 (很多针对电影做调研的企业,至今没看到成功案例)

       在项目立项阶段规避风险,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和电影从业者一样,都用选择了IP+明星的方法,不仅对于行业发展没太大的帮助,而且让电影越来越“不好看”。反观好莱坞,电影类型化和制片人中心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在规避项目风险上,我们的互联网企业还没有做的那么好。

       既然没办法在项目立项之初规避风险,那就需要在电影的售卖上多做文章了。在售卖方面,无非是增加销量和“窗口期”发行,也就是电影的宣发和下线之后的渠道分发。

       1,猫眼电影不仅是市占率最高的电影票务平台,也拥有着海量的消费数据,因此在做宣发方面就有着比传统宣发更多的优势。不仅可以通过票补、APP宣传来影响电影排片,还能通过分析用户消费行为,实现电影的精准销售。

       2,乐视、爱奇艺,依托自己的视频播放平台,通过主投、跟投影片,可以实现影片在下线以后第一时间独家线上播放影片,实现降低风险、增加收益的目标。

       3,时光网,虽然时光网没有做影业,但时光网的电影衍生品电商策略值得关注。在好莱坞电影产业当中,电影衍生品、游乐场是电影产业非常重要的一环。我想,随着我们国内观众消费习惯的升级,这一市场的体量会增长迅速。

       尽管理论谈的很好,但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虽然口号喊的响,真正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 尽管你已经可以在多个好莱坞里看到阿里影业的logo,但他们自己主投的《摆渡人》,至今还没有太多消息;年初宣布成立小米影业的黎万强,到现在还未见到一个项目落地,其他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公司,大多也好不到哪儿去。看了一圈你会惊奇地发现,互联网公司里,貌似只有乐视的影业发展的还不错。但是稍微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原来乐视影业是一家纯正的影视公司。 其实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电影需要一个不短的制作周期,而且需要的技术也不可代替,你不能让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转行做CG。所以我还是的观点,互联网做影视,少谈一些,多找找自己可以发挥的领域。 互联网影业在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用人问题:在快速布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招募一些影视行业从业者,或者把互联网员工调到影业部门;由于对彼此行业的不熟悉,很容易发生招来很多“大忽悠”,来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一到项目执行就;而自己的人却是一帮不懂电影的“门外汉“。

       2.策略问题:在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发布会上,“生态”、“布局”、“上游”这样的词不绝于耳,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上来就想要拍电影,但在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最终只能沦为电影的宣传、发行,或者只是简单的投资。我依然认为,需要先结合自家的特长,找准,稳扎稳打,最终向上游发展。

       3.心态问题: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很多互联网企业没办法安下心来精心打磨一部高质量电影。互联网企业在布局电影时,要么只想捞一把就走,要么把电影当做一个互联网项目一样,快速上,效果不行就砍掉。这两种心态,都决定了很多企业没办法做好电影。 暑期档到现在,大盘的冷清必然会让一些投机者离开,但电影市场的发展必然会继续向前,我只希望那些留下来的,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套。

      东哥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