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9 10:54:54来源:环球时报()尽管一批煤老板已经投身农业、旅游业等,但更多的煤老板表现得并不积极——赚钱快利润高的煤炭行业已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守着大笔的钱,焦虑着、张望着。
《环球人物》记者 白菊梅 毛阗杰
一口气在买下几百套房,几十辆悍马在街道上招摇过市……那些过去“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的煤老板们,眼下正面临着不得不换一种活法的境遇。
从今年年初开始,山西省开展了对全省2000多座煤矿的兼并和重组,截至11月底,已经有97%的煤矿达成兼并重组协议,这似乎意味着,“煤老板”在山西将成为历史。
几千个煤矿被整合之后,在民间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资金力量,如何引导这股资金的流向,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兜里揣着巨资的煤老板们也在犹疑:将往何处去?为此,今年7月,山西省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公、铁、桥梁、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城市公交、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领域,并在土地供应、财政扶持、税费优惠等九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
在引导煤老板转型,过上“新生活”的问题上,山西省显然是拿出了诚意,但环球人物记者通过在山西的实地采访发现,尽管一批煤老板已经投身农业、旅游业等,但更多的煤老板表现得并不积极——赚钱快利润高的煤炭行业已经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于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守着大笔的钱,焦虑着、张望着。
当上村主任,被人尊重
2009年11月16日上午10点多,郭占君开着他的奥迪车,领记者去查看位于大同市南郊区杨家窑村西的蔬菜大棚。“我还有一辆保时捷越野车,不过车拿去修了,你就凑乎着坐这辆车吧!”
到达大棚后,郭占君开始迅速地对大棚温度和幼苗成活情况展开检查。这种检查,他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次。他先看吊在顶梁上的温度计,显示大棚的温度是12度,和外面零下13度的寒冷相比,十分暖和。很快,他发现大棚里种植的西瓜苗只露出了一点小芽,郭占君皱起了眉头,一言不发。他第二个蔬菜大棚,温度计显示温度是20度,这里种植的是西红柿,郭占君注意到,靠近门口的几颗小苗已经蔫倒。他连忙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几颗蔫了的苗是怎么回事?”员工回答,“是有些冻了,可能是离门口太近。”郭占君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技术人员的电话:“你是怎么回事?温室大棚里为什么温度这么低,你是怎么管理的?”听到答复“马上过来,一天之内恢复正常。”郭占君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我就是不懂这些个大棚怎么回事,所以才聘请技术人员。我今年投资了2000万元做蔬菜大棚,采用的是全国最先进的技术,不知道今年的收入会怎么样。”郭占君对记者说。
生于1965年的郭占君,家中有兄弟4个,他排行老三,熟人都叫他“三仔”。1997年,他和哥哥承包了大同的一座煤矿,从此当上煤老板,过起日进斗金的生活。到2003年,“已经相当有钱”的郭占君有点扛不住了:“我那段时间最怕半夜电话铃响,那多半是煤矿出事了。我的胆子是出名的大,但是电话铃一响,我还是紧张得穿不上裤子。”过怕了这种生活,郭占君决定主动转型。
郭占君没有什么特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民。”转型往哪里转,成了郭占君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多方打听,郭占君了解到,国家正鼓励发展农业和养殖业,免税的同时还有每年几十万的补贴。于是,2004年他投资3000多万,以平均一头奶牛1.8万元的价格买了1300多头奶牛,办起了奶牛养殖场。
郭占君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建完养殖场的当年,奶牛的价格从1.8万元一头,跌到了8000元一头,仅这一项,他就损失了1000万元。好在乡一直支持鼓励他做下去,还给他派了技术员,养殖场逐渐了正轨。“现在奶牛养殖的收入每年是200万元,不及我当煤老板时一天的收入。我估计收回成本要15年,早知道这样,我绝不投资养殖业。”说完,他冲记者笑了笑。
后来,郭占君又相继投资了4家化工企业,靠每年的分红了收入的稳定和持续。
随着转型的成功,郭占君的思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你知道吗?我有3个孩子,我得做点什么事,让人们记住我,让孩子们为我骄傲。”
2004年7月,南郊区口泉乡党委找到郭占君,邀请他当全南郊区最穷的杨家窑村的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一起致富。郭占君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活了这么多年,就那一刻我最兴奋。”
村主任郭占君做的第一件事,是成立一家煤炭运输公司。这对于煤老板出身的他来说,自然是轻车熟。现在,这家公司一年的收入是4000万,大大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郭占君告诉记者,他当村委会主任收入没多少,但和以前日入百万的日子相比,他更喜欢现在。“以前我虽然有钱,可是没人尊重我,现在,我让村民都住上了别墅,整个村成为了山西一流的新农村,我还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章’。村民对我那叫一个尊重啊!”
“我现在干上瘾了,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有意思,唯一不足的是,我缺觉!以前做煤老板时,我每天睡到中午才起。现在,我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晚上干到12点才睡。以前是偷漏税太多,又怕被人,晚上睡不着,现在是忙得没时间睡觉。”
地产老板不好当
煤老板爱买房,这是他们早已形成的习惯:在要挑离近的;在海南,要住出门就是大海的。煤老板们,对房子——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从心底里感觉到牢靠。现如今,房地产行业也成了他们资金投入的一个去向。
今年50岁的朱宏伟(化名)从不向外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但他的房地产公司,现在在大同已是小有名气。前不久,他为市重点中学捐款上千万元的事,更成为大同市民热议的新闻。
朱宏伟投资房地产,其实也是在历经彷徨之后做出的决定。今年8月,已经在家里呆了3个月的朱宏伟,四处找关系托朋友,希望能够找点什么做投资。在一次偶然的饭局中,他遇见了曾见过几面的李某。李某是房地产开发商,目前正在做一个地产项目,因为缺资金,正在四处找合伙人。饭局上,李某和朱宏伟一拍即合。李某拍着胸脯说:“你只要投钱当好你的董事长就行了,地已经谈妥了,省重点中学不是要重新选址重建吗?咱们的地就在新校址旁边,以后买房的人连夜排队买咱们的房子。”
然而,盖房子却没那么容易。建设重点中学新址需要大量资金,的资金不够,于是动员社会捐资。可是过了近一个月,几乎没什么人捐钱。于是,有关部门的领导找到了朱宏伟。
“你的房子在重点中学的附近,肯定很好卖吧?”领导问。
“应该是吧。”朱宏伟答。
朱宏伟正揣摩着领导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方开口了:“你捐点钱吧,1500万行不?”朱宏伟心里清楚,过去当煤老板,自己没少偷税漏税,这笔钱,他于情于理都得捐,就算是对过去的补偿吧。最终,他捐了1500万。
朱宏伟对记者说,“人们知道我们钱多,但不知道我们内心有多么孤独,我们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文化,在社会上我们其实也没什么地位。人家还可以移民,我们移民连鸟语也不会说,呆在国内,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清查。不过,现在我转行了,我做房地产,以后我就不用怕别人骂我‘黑’了。”
朱宏伟的转行,确实令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他每天准时上下班,还经常代表公司去参加各种活动,“过过当董事长的瘾”。朱宏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要说唯一担心的,就是他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发下一个楼盘。
只懂得粗放式管理
并不是每个转型的煤老板都有好运气。在曾被誉为吕梁市煤焦行业转型的“明星企业”——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的就是一副破败景象。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郭连生曾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煤老板,2003年,他进军高科技农业,出手数千万元在当地办起了田源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发展,占地2000余亩,固定资产5800多万元的“田源阳光”成为当地的“领头羊”。荣誉也像雪片一样落在郭连生头上,短短几年里,他被评选为“社会主义建设模范”、市代表、山西省“民营畜牧业优秀企业家”等。
然而,郭连生并不满足于此,就在田源阳光刚刚站稳脚跟的时候,他把伸向了其他多个领域。他陆续建了吕梁市最大的饮料企业,还搞起了度假村、特色餐厅、仿真天然浴场、桑拿、KTV等等。
郭连生忙着跑项目、扩张,却没有认真对待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思。进入2006年后,公司的经营每况愈下,郭连生不得不将田源阳光旗下的部分产业转让,自此,他风光不再。昔日辉煌的“田源阳光”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弃厂房。
“主要还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位和郭连生相识的老板说,“他以前从事的煤炭行业利润大,用粗放式管理也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服务行业最能在细微之处体现核心管理价值,粗放式管理的做法是不能让服务业盈利的。”
更多的人在观望
从今年8月开始,煤老板马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已经退出煤炭领域,歌舞厅、餐厅等消费场所天天爆满,他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慌张。
“我一直还有幻想,认为国家的政策还能允许我们继续开采。听说有一个大的煤老板很不满国家收回煤矿,想和山西省打官司,以为能打赢继续赚煤炭的钱,现在看来,中央是下决心要大力支持山西省的。”马肖原来拥有的煤矿供应着深圳能源、江门电厂等4家发电企业的用煤,因此他基本上就是每天坐着数钱。现在政策变了,他也变得六神无主。
“不瞒你说,我们就是寄生在国家煤矿的高级寄生虫,现在不让我寄生了,我怎么办,怎么才能活下去?”马肖向记者道出了一个前煤老板的。
马肖也并非无所事事。他现在是大同市上岛咖啡店的老总。按照他的说法,这家店是他以前“钱多得没处花”的时候,加盟引进到大同来玩的,每年利润有200多万。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当初的副业,现在居然成了他的主业。
有很多煤老板羡慕马肖,找到他提出入股,“他们只敢投资到已经成功的领域,没有成功先例的行业,你再巧舌如簧,他们也不敢。不过,我自己一年才赚几百万,跟他们分,我就不赚钱了。”说这话的时候,马肖一副得意的神情。
一年赚几百万,根本满足不了马肖的胃口。如何找到像开煤矿那样赚钱的行业,是马肖一直寻思的,也是大部分煤老板转型时都会考虑的问题。
前不久,马肖听说建筑业很赚钱,“投资周期短,回钱快”,于是,他瞒着所有人,投资1000万搞了一个石料厂,请了一个专门的投资顾问和管理人员给他打工。“我的石料厂3年后就相当于另外一座煤矿。”
尽管赚钱已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但马肖的穿着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仍然身穿古琦的上衣,阿玛尼的裤子,“穿点名牌不算什么,但我肯定不会包‘二奶’了,她们花钱太多,现在赚钱不容易,我要为下一代多考虑。”
采访间,马肖经常重复一句话:“明年就不会有‘煤老板’这个称呼了。”可见他对“煤老板时代”的留恋。他告诉记者:“我认识的很多煤老板现在都找不到投资项目,我好几个朋友都有点熬不住了。”
转型不会一帆风顺
“煤老板作为一个争议的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还是发挥了部分积极作用。初期,中国的煤炭企业几乎全部为国有,作为国家煤炭能源的山西,当时每年的产量仅有1亿吨。199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的煤炭滞销,国家为了盘活市场,开始将国有煤炭企业层层下放,承包给个人。一些胆子大一点人的开始尝试承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后,当初承包煤矿的一部分人迅速收回了成本,这引起了更多私人进入煤炭行业,也正是在这一年,‘煤老板’正式作为一个名词,在上出现。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山西的煤炭年产量已经突破7亿吨,煤老板对缓解中国能源短缺所起到的特定作用,我们是应该给予承认的。”山西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劲民如此告诉记者。
但他同时也指出,由于存在生态严重(地层塌陷、水系)、设备简陋陈旧、安全和环保措施不到位以及回采率远远低于国家、偷税漏税等问题,使得煤老板这一群体在暴富之后遭受到的广泛,尤其近两年,在山西层出不穷的矿难,更是让煤老板成了“黑心老板”的代名词。
也正是出于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从今年开始,山西省开展了对中小煤矿的兼并和重组。数千名煤老板从煤炭经营前台隐退,或者从煤炭产业退出,因此,近期广泛流传着煤老板即将消失的论断。对此,李劲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实际上,煤老板并没有消失。从目前兼并重组的情况看,山西煤矿已经由原来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其中,国有办矿198处,占19%;民营办矿294处,占28%;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561处,占53%。可见,民营企业还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与“煤老板”是否会消失同样受关注的,是他们手握的巨额资金。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传言,山西煤老板持有的资金高达3000亿元。人们尤其担心的是:习惯了赚快钱的煤老板们,如果将这些钱投入股市和楼市,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李劲民分析说,山西的煤老板大多没什么文化,不擅长理财的技巧,当他们退出来钱快的煤炭行业后,他们的花销只会更加小心,不大可能一口气把全部资金投入股市和楼市,而是会分散投资,或者用作养老。因此,这些资金不足以对股市和楼市造成冲击。
大同市煤监局的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尽管有部分煤老板已经在转型中创出了一番天地,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依然是内心焦灼地彷徨着。煤老板转型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本文来源: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39死近200伤,一次铁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详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