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年初《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在3-5年内去产能5亿吨,减量置换5亿吨的目标,2016、17年计划去产能分别2亿吨、1.5亿吨,据工作报告,实际去产能完成2.9亿吨、2.5亿吨,累计去产能5.4亿吨,5亿吨目标已经完成。2017年下半年由于煤价长期处于高位,在供应的前提下,容许部分已经列入去产能名单的矿井延后关停,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据公告,杨庄矿原计划在2017年退出,目前延后至2019年关停。2018年去产能仍在继续,将继续去除1.5亿吨。新增产能将主要以减量置换为主,预计总产能仍将保持稳定。
截至2017年上半年,煤炭行业在产产能34.1亿吨,在建产能10.5亿吨,其中3.7亿吨已经进合试运转,实际可生产产能为37.8亿吨。2018年将再去除1.5亿吨产能,但预计仍以非生产产能为主,关闭在产产能也将贡献产能置换指标,因此,产量应基本保持稳定。
在当前的煤炭生产格局中,在2016年~2017年各省的产量绝对增量主要向陕西、、山西地区集中,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原煤炭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内蒙(7.8亿吨)、山西(7.3亿吨)、陕西(5.0亿吨)。我们认为产量逐渐向主产省份集中的原因有:1)去产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实际去产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7004万吨)、山西(4590万吨)、河南(4400万吨)、贵州(3856万吨)以及四川(3407万吨)。除山西外,其余几个省份均非主产省份,而陕西、去产能仅2311万吨以及1140万吨。(山西因为整合矿较多,退出产能多为整合矿,大多为非生产矿井)。
2)新增产能大多在主产省份。在进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方面,这三个省份的值依次为内蒙(1.4亿吨)、陕西(吨)、山西(0.5亿吨),即这三个省份未来将成为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增长区域。而9万吨/年及以下规模的小煤矿产能中占比较高的省份如、江西等地区将在退出市场舞台。
一方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导致后续新建产能乏力。2012年以后,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呈现下滑的趋势。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2年至2017年下滑47.61%。2018年2月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7.9%,增速录得同比转正。但我们认为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将主要用于设备更迭和煤矿安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煤炭行业的新增产能为吨,考虑5年的建设周期,对应固定资产投资22276亿元(2012-2016年),而固定资产投资从2013年开始大幅下降,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为19639亿元,下降11.83%,可以推断新建产能将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2018年起固定资产投资开始恢复,预计新产能要5年后才可产量。2018年2月煤炭行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7.9%,增速由负转正,假设未来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这样的态势,可考虑到5年左右的矿井建设周期,产量的明显将在5年以后。
另一方面,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以覆盖新建产能建设成本。经过前期煤炭市场低迷,煤炭行业目前仍处在修复资产负债表阶段。2017年煤炭行业负债3.74万亿,负债率68%,比16年仅下降1000亿或2个百分点,当年利润总额仅2959.3亿元。煤炭企业自身盈利将主要用于修复资产负债表,自身盈利尚不足以支持新建产能。
外部融资对煤炭行业仍持有谨慎态度。经过前期煤炭行业低迷,2015年几乎面临全行业亏损,煤炭企业甚至游走在破产边缘,因此银行端对煤炭行业的支持仍偏谨慎,主要以收回前期贷款为主。融资端持收紧态度,资金问题成为新建产能增加的主要制约。
未进合试运转的近7.3亿吨产能大多为停建产能,一方面由于前期煤炭市场低迷,企业由于缺乏基金停建或缓建,另一方面,2016年以来我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近5.4亿吨,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还将持续,而新增产能则需要通过指标进行减量置换。在煤企新建煤矿项目受严格控制的政策下,煤企的扩张意愿受。
联合试运转矿井主要为晋陕蒙地区的新建矿井,三省合计占比87.02%。据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数据,截至2017年12月31日,陕西省共有产能53784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合计产能38175万吨/年,新建或在建产能15609万吨/年。对应2017年煤炭产量为56959万吨,从产量和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陕西省至少有1.4亿吨手续不全或超产的在产产能;同样,地区至少有1.2亿吨类似产能。这说明陕蒙两地区合计至少2.5~3亿吨手续不全或超产的在产产能。由此推测,预计联合试运转中大部分产能已经在产量,未来该部分产能的投产对市场的产量增量不大。剩余约1亿吨产能尚未产量,而由于联合试运转煤矿中的山西地区的资源整合矿井较多,其受制于安全或开采成本较高问题长期处于联合试运转状态,预计短期内仍无法全部完成竣工验收。
海外煤价逐渐强势,价格优势逐渐消失。首先,与国内相同,海外也同样经历了煤价低迷时期,导致海外煤炭进行了自然去产能,一方面新建产能停滞,另一方面亏损企业破产退出。以RioTinto为例,2015~2017年煤炭产量连续下降,2017年产量2365.7万吨,同比降低21%。同样,RioTinto的资本开支从2012年煤价下行以来逐步下降,
动力煤方面,国际煤炭需求尤其是亚太市场需求上扬,韩国煤炭需求增长强劲,而低迷多时的日本煤炭进口量也同比增速转正,2017年两国煤炭进口总量分别为14861.34万吨和19289.29万吨,较去年分别上涨10.1%和1.65%。海外需求复苏驱动国际动力煤三大煤指表现强劲,截至4月3日,纽卡斯尔港、理查兹港、欧洲三港动力煤价格指数分别为91.41美元/吨、90.38美元/吨、91.41美元/吨。焦煤方面,由于国内钢铁供给侧,钢铁供给量持续收缩,导致我国钢材出口量持续下降,所形成的供需缺口主要由海外产能补给,她来我家过夜了促使海外焦煤价格在需求提振下持续改善。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17年海外钢铁产量(不含中国)85947万吨,同比增长4.85%,其中亚洲地区印度粗钢产量10141万吨,同比增长6.2%,韩国粗钢产量7110万吨,同比增3.7%。欧盟28国粗钢总产量为1.687亿吨,同比增长4.1%。2018年前两月,世界粗钢产量2.77亿吨,同比增4.03%,其中海外(不含中国)产量1.40亿吨,同比增长2.29%。
预计2018年进口量基本平稳,难有大幅增加。首先,海外煤炭价格复苏使其对国内煤价的价格优势不断缩小。焦煤方面,与国内环保限产形成鲜明对比,海外焦煤受需求提振明显,进入上行周期,与国内焦煤价格走势形成。假设趋势持续,国内焦煤价格与海外焦煤价格形成价差,进口或将受限。动力煤方面,价格受益需求提振亦表现强势。其次,进口煤政策或成价格托底政策。2017年以来,为保国内煤价,多部门采取措施严控劣质进口煤流入,尤其是7月以后二类港口煤炭进口暂停,进一步了进口煤供给。未来看,在环保高压的背景下控制劣质煤进口政策仍将持续,这一政策可在煤价下行的时候为国内煤价提供托底。目前,目前,煤价正在走低,进口煤政策或将回归,目前已经有部分口岸接到进口政策,将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
综合来看,供给紧张的局面将持续到2023年左右。海外需求旺盛,进口煤价格失去优势将常态化,难以对国内需求缺口进行大规模的补充。而国内产能缓慢,前期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导致的自然去产能已经在近两年初见端倪。我们测算2018年的产能增量约为净增量约为5395万吨,增速约为1.53%,2019年预计产量可增加近3000万吨,增速0.8%。2018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拐点,假设趋势可持续,即从当前时点开始新建产能,考虑5年的建设周期,产量在2023年左右,在此之前煤炭行业将始终保持在一个供给相对紧张的状态。(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