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煤炭央企整合动作不断专家预计中煤或扮演重要角色国资国企主持人孙华:党的以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将国资国企作为全面深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形成
主持人孙华:党的以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将国资国企作为全面深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本报今日结合当前国资国企的进展情况,以及读者关心的话题,特请专家学者给予详细解读,以飨读者。
“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是有效化解煤炭行业散、乱、弱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持续增加煤炭优质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鹏程表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煤炭企业平均规模将明显扩大,中低水平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力争到2020年底,在全国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同时,也将发展和培育出一批现代化煤炭企业集团。
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2018年央企要完成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的目标任务。
对此,中信建投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2018年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将会更多元,而且会出现一些重组案例。预计今年煤炭央企重组整合将会有一系列的动作。中煤集团可能继续借助国源煤炭公司的平台横向整合其他央企煤炭资产,也不排除类似于神华集团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整合的形式达到整合煤炭资产的目的;神华集团亦可能横向整合其他央企的煤炭资产,亦有可能继续进行纵向整合。结合到“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将着力打造2家至3家4亿吨级特大煤炭企业集团,中煤集团作为我国仅次于神华集团的第二大煤企,其产能规模尚未达到这个目标,预计中煤集团此次必将承担更多整合任务。
据悉,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推进,全国煤矿数量已从2015年的1.08万处减少到2017年的7000处左右。《意见》明确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他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
中宇资讯煤炭行业分析师王秋力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煤电联营,同时加大各个企业竞争力度,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抵御市场抗风险能力。煤企兼并重组一方面是组建更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同时大型煤炭集团与电厂签订长协合同,长协量不断增加,挤占了市场煤的份额,更有利于稳定煤价。
金联创煤炭分析师毕方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8年煤炭行业产能的利用率会有明显的提高,产能过剩的局面会有所改善。先进产能能否顺利入市将会成为煤炭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并且会围绕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上下游的融合,以及煤炭行业内不同规模的煤矿整合。
报告显示,煤炭产业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政策底”和“市场底”相继形成,在2016年年中迎来向好拐点,并呈现持续向好势头。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而非内生动力转换成功所致。2017年下半年虽然仍旧稳中有进,但进度已趋缓。下一步,必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动力和韧性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上一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煤炭产业实现利润连续两年大幅增长,表明全行业脱困步伐加快。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我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20172018)》显示,煤炭产业经济经历深度调整后,“政策底”和“市场底”相继形成,在2016年年中迎来向好拐点,并呈现持续向好势头。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教授表示,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运行已经告别“隆冬”,渐入“初春”,但不利因素依然存在。煤炭产业应在不断完善现行体制机制的前提下,创新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动力模式,从根本上增强煤炭产业韧性,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017年,我国累计生产煤炭34.45亿吨,同比增长3.2%。受煤炭价格持续处于相对高位影响,全年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5444.9亿元,同比增长25.9%。
从发展后劲看,尽管煤炭产需平稳回升,利润增长加快,但受去产能等政策性因素影响,2017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减少12.3%;从业人员逐季减少,由上年末的401万人减少至一、二季度末的361万人、三季度末的358万人,四季度末从业人数小幅减少。
煤炭产业回暖与宏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密不可分。报告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好的,大商品价格企稳回升,投资与贸易均好于预期,之间的经济联动性趋强。“世界经济复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保持在30%以上,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岳福斌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在宏观经济平稳向好的背景下,下业的煤炭消费需求有所回升。报告指出,2017年火电增速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钢铁产业去产能、地条钢等措施,使优势产能加快,用煤稳中有升。水泥价升量增,有利于煤炭供需平衡,价格稳定。原油价格重心上移,天然气供不应求,都对缓解煤炭市场供需矛盾产生了一定影响。
自2016年以来,煤炭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一批煤炭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产能、限产量、稳价格,不断加大调结构的力度,使供给质量有了较大改观,市场秩序和市场价格恢复并进一步趋稳,产业发展动力和韧性明显增强。
报告认为,2018年,煤炭下游产业有望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将为煤炭产业创造相对稳定的市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不断深化,将为煤炭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优质供给、改善供需关系等提供强大动力。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影响煤炭产业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钢铁、煤炭、火电、建材等传统基础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一些新兴产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各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尤以煤电矛盾为甚。
“当前煤炭产业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并不意味着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也不意味着现实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根治。”岳福斌说,目前煤炭产业走出“隆冬”,很大程度上是靠政策,而非内生动力转换成功所致。从2017年下半年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看,虽然仍旧稳中有进,但进度已趋缓。原煤产量增速趋缓,市场价格高位横盘多日,主营业务收入继续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与此同时,生产经营、发展等内外部成本有上升的趋势,利润再继续大幅提升也不现实。近几年来,煤炭产业的技术进步相对较慢,将影响产业下一步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报告认为,当前不能对煤炭经济形势好转过于乐观,煤炭产业脱困发展仍在上,任重道远。“煤炭产业经过隆冬的,积累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发展的动力和韧性都在增强。我们煤炭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应对挑战、温和调整、转型升级、向好发展。”岳福斌说。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副司长王益烜指出,2017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不断深化,能源清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不过,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将依旧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因此,推动煤炭产业健康发展,依然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举措之一。但长期以来,煤炭产业相对滞后,对政策依赖度过强,抗市场周期波动和抗风险能力不强。
报告指出,要使我国煤炭产业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必须要继续深化,以此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由数量型、粗放型、外力推动型向质量型、集约型、内生动力型转变。
“在目前市场格局下,仍然亏损、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要清除出市场,绝不手软,以利于拓展优势企业的发展空间。”岳福斌说,要推动煤炭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必须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去过剩产能不,使落后产能加快出清。同时,要利用国民经济去杠杆的大背景,把煤炭企业杠杆率降下来,积极争取市场化债转股落地。
要从根本上增强煤炭产业韧性,必须在不断完善现行体制机制的前提下,大胆开拓创新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动力模式。要利用煤炭产业发展稳中向好、盈利状况有所改善的机会,着力债务,优先考虑补足安全、社保、环保、科技研发、拖欠工资等;优势企业还要抓住盈利水平提升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开展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以进一步增强煤炭产业韧性。
岳福斌还指出,煤炭产业必须顺势而为,加快由传统能源产业转变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新能源产业;由主体、政策主导为主转变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由产业链条过短和闭循环生产模式转变为原煤深加工一条龙长产业链的循环生产模式;由燃料原煤生产供应商向精品燃料和原料综合供应商转变;由煤炭运输线为纽带、区域性、点对点的服务方式转变为网络数据、式、全覆盖的现代服务方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