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意见》内容包括加快浩吉铁集疏运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浩吉铁通道能力,力争2020年煤炭运输增加3000万吨以上;加快补强瓦日线集疏运配套能力,力争增加3000万吨以上;利用唐呼、包西、宁西、瓦日线能力,力争实现陕西铁煤炭运输增加4000万吨以上;推动疆煤运输增加2000万吨以上,有效满足疆内及河西走廊地区合理用煤需求。积极推进京津冀鲁地区公转铁增量,继续提高铁运输比例。综合来算,今年拟新增铁煤炭运输能力1.2亿吨以上。
目前,山西、陕西等产煤省份也纷纷发力,进一步加大煤炭运输公转铁(下称“公转铁”)比重。在此推动下,上述目标能否如期达成?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发布的《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进入6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继续降低,铁煤炭运量逐步恢复正常。
“受全国高速公恢复收费及煤炭拉运需求快速增长影响,铁发运量呈明显回升态势。”《报告》统计,1-5月,全国铁煤炭发运累计完成9.2亿吨,同比减少8030万吨。6月,大秦线、蒙冀线等煤炭发运量进一步增加。其中前15天,国家铁煤炭日均装车突破7万车,接近历史高位水平。
特殊形势之下,实现1.2亿吨增量有无难度?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认为,从供应角度来看,除瓦日线货源相对单一、可能出现不足,其他线均有基础。“要增加运量,首先得有产量。浩吉铁作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货源有所保障。新疆是继晋陕蒙之后的第四大产地,1-5月已增产1000多万吨,全年增加2000万吨产量问题不大。陕西地区在2019年受神木矿难等影响,直到6月才整体恢复,去年的产量基数相对较低。截至目前,新增产量超过4500万吨,预计全年至少新增5000万-6000万吨。由于本地消费变动不大,陕西也有足够产量外运。”
而从运能角度,能否实现目标有待观察。一位交通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总体来看,干线运输能力可满足增量要求,但目前结构性紧张情况尚存,如何把货源集中到干线上是提升运量的关键。
“由于部分配套站点尚未建成,浩吉铁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今年发运量预计在2500万吨左右。能否增加3000万吨,个人持谨慎态度。”张飞龙表示,类似问题在疆煤外运等通道同样存在。
记者了解到,上述情形正是我国铁煤炭运输现状的缩影。兼具运力大、效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铁运比重逐年增加。在“三西”地区主要外运通中,煤炭运输约占货运量的90%;大秦线、朔黄线等作为专用线,全部运力用于煤炭运输;京沪线、京广线%,一般线%以上。但同时,受制于公铁运输比价、铁连贯性等影响,铁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结构性、区域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铁干线好比大动脉,需要各支线像毛细血管一样组织衔接,上下游才能连贯运输。大秦线之所以能常年保持运量,原因之一正是线连通性较好,可实现货物‘门对门’运输。”张飞龙表示,北煤南运、疆煤外运等线的配套远远不足。
上述交通专家称,为打通“最后一公里”,铁专用线建设意义重大。按照现行体制,这些专用线多由企业承担建设,集中面临用地、环评等审批难度大,建设资金及后期养护压力大,及利用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山西、陕西等主产区,一些大型煤炭企业尚有实力修建铁专用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前期工作还是资金实力均有困难,靠单一企业很难完成建设运营。铁水联运所需的进港铁专用线,多由港口集团推动建设,因此也面临类似难题。”
由于不能完成全程运输,铁需配合公短驳等方式。相比之下,铁更适用于中长距离不换装运输,两端接送成本增加,运价优势反被削弱。“在相当一部分区域,公运价仍低于铁运。像从山西到山东的运煤车,回程时顺运输铁矿石等货物,运价更是低于市场价格。”上述专家称,价格是影响运输结构调整的最终要素,若缺乏合理定价机制,后期将制约铁运量进一步增长。
多位业内人士,自2017年启动大规模“公转铁”以来,运输结构变化明显。2018、2019年,铁货运量接连创新高,持续近10年的运量、占比双降形势得以改善。特别是环渤海港口停止煤炭公集港、多个产煤省份发布“公转铁”要求等举措,极大带动铁煤炭运输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源通道建设,铁运才更具竞争力。
“该配套的配套,该补齐的补齐。”张飞龙举例,地区原是自给自足的供应格局,因煤化工、特高压坑口电厂等项目投产,已由煤炭净调出省转为调入省,与之相对应的铁设施却未跟上,亟需加强建设。更多线的推背图 详解短板在于配套站点、支线等基础设施,形成点对点运输是破解物流成本长期过高的基础。
此外,因定价由铁部门掌握,铁运力和煤炭运输需求难以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进行调节。上述交通专家,为鼓励多用铁,能否形成部门适度补贴、铁部门适度让利、煤炭企业适当承担的机制,以更好发挥铁运优势。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经济研究专家、陕煤集团企业管理部主任屈凌还称,为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均衡流通市场,既需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也要对煤炭输配体系和集疏运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根据我国煤炭生产开发体系和消费布局,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逐步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及一批煤炭物流节点。同时,在大型煤炭储配物流体系和节点布局上,依托煤炭运输通道条件,在主要消费地、沿海沿江的主要港口及重要铁枢纽,沿海沿江沿线建设大型煤炭储配,按照合理辐射半径,同步建设煤炭物流园区。”
对此,《指导意见》提出,提升港口中转能力。积极推动入港铁专用线及支线扩能,加大铁运力调配,系统提升港口的铁集疏运能力和堆存能力,提高南方煤炭接卸集约化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