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煤炭运输
  • 煤炭资源
  •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详情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有资料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应在2000亿吨以上,资源量可达3万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5094.91亿吨,次烟煤和褐煤4747.20亿吨,未来20年,随着美国、中国对煤炭的洁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求必然会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将提高3.7个百分点。

      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

      自然界赋存的已查明的和推定的富集煤炭的资源。这些资源已证明在经济上有开采价值,或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有经济价值。据第11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世界煤炭预测储量为13.6万亿吨。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世界能源统计评论》公布,1994年未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10438.6亿吨。其中独联体、美国、中国、、、印度、南非、波兰、印尼、。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石炭纪占41.3%,二叠纪占9.9%、白垩纪占16.8%、侏罗纪占8.1%、第三纪占23.6%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世界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居各能源之首,约占各种能源总储量的90%,按规模可持续开采300年左右。据第14届世界能源会议资料(1989年),世界煤炭总资源量约为14.3万亿吨,1991年底探明储量10405.29亿吨,其中硬煤略多于褐煤。煤炭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地球上含煤层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5%,全球含煤地层煤炭密度每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200万吨。按探明储量世界煤炭资源的储量、密度,北半球高于南半球,特别是高度集中在亚洲、洲和欧洲的中纬度地带,合占世界煤炭资源的96%,形成两大煤炭蕴藏带:一是亚欧煤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煤田延伸到俄罗斯的库茨巴斯、伯绍拉,哈萨克斯坦的卡拉于达和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波兰和捷克的西里西亚,的鲁尔区,再向西越海到英国中部;二是洲的中部。而南半球含煤率低,仅、南非和博茨瓦纳发现有较大煤田。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发现煤炭资源,共有大小煤田2370多个。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计,以中国(占11%)、美国(占23.1%)和俄罗斯最为丰富,次为印度、南非、、波兰、乌克兰、等9国共占90%。

      自然界赋存的已查明和推定的富集煤炭的资源。这些资源已证明可预见的时期内有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探明的煤炭资源称为煤炭储量。

      国际上通常把煤炭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3类。预测储量是根据地质理论和已获得的地质资料计算得出的储量;探明储量是经过详细勘测,可用现有技术开采的煤量;可采储量是可从探明储量中开采出来的煤量。中国的探明储量则是指经过勘探工作计算出来的全部煤量,其中大部分是勘探程度很低的储量。中国的精查储量大体上相当于国际上的探明储量,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30%。

      据第十一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世界煤炭预测储量为13.6万亿吨,其中对中国预测储量的估计偏低,为14650亿吨。中国1500米深度内的预测储量为32000亿吨。据世界能源委员会发表的《1992年世界能源资源调查》,1990 年界煤炭可采储量为10391.8亿吨。中国 1991年末煤炭探明储量为9667亿吨,其中山西、和陕西分别占27%、21%和16%,

      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石炭纪占41.3%,二叠纪9.9% ,白垩纪16.8%,侏罗纪8.1%,第三纪23.6%。中国煤炭储量以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为主。

      1、煤炭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所谓经济开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经勘探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2、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而工业集中在辽宁。煤炭产消地的分离

      3、各地区煤炭品种和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中国炼焦煤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四种主要炼焦煤种中,瘦煤、焦煤、肥煤有一半左右集中在山西,而拥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华东、中南、东北地区,炼焦煤很少。在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在辽宁,炼焦煤大多在;西南地区,钢铁工业在四川,而炼焦煤主要集中在贵州。

      4、适于露天开采的储量少露天开采效率高,投资省,建设周期短,但中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23.8亿吨和10.82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52.6%、建材14.7%、钢铁17.3%、化工5.7%、其它9.7%。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6.7%、19.4%、17.6%、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

      宁东:煤炭资源总量1394亿t,探明资源量273亿t,国家14个大型煤炭之一。宁东地区属鄂尔多斯盆地的西缘,煤炭资源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包括横城、灵武、鸳鸯湖、马家滩、积家井、萌城、韦州等矿区,煤质总体上以特低灰、特低硫、低-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低变质不粘结煤为主,有少量长焰煤分布在灵武、鸳鸯湖、马家滩、积家井、萌城和石沟驿矿区。

      鄂尔多斯:煤炭资源总量约10000亿t,探明资源量为1774亿t。自东而西规划为准格尔、东胜和桌子山三大煤田,均隶属14个国家大型煤炭的神东煤炭。三大煤田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地层倾角2-5°,很少有断层、褶曲,瓦斯含量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于兴建大型、特大型矿井。鄂尔多斯煤种齐全、品质优良,有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和焦煤,是良好的动力和化工用煤。

      榆林:煤炭资源总量2714亿t,探明资源量1467亿t。含煤面积约2.2万km2,占全市国土面积一半以上。榆林地区自东向西分为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侏罗纪煤田,其中陕北侏罗纪煤田面积27732km2,总资源量约2150亿t,探明资源量1400亿t,包括神北新民、榆神、榆横三个国家规划矿区及定靖预测区;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赋存在府谷、吴堡、佳县、绥德沿黄河一线亿t,分为府谷矿区和吴堡矿区

      彭苏萍.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与[J]. 科技导报, 2009, 27(17):3-3.

      汪应宏, 郭达志, 荣,等. 我国煤炭资源势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21(2):225-230.

      东哥格格

      高天明, 沈镭, 刘立涛,等. 中国煤炭资源不均衡性及流动轨迹[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1):92-103.

      缪协兴, 钱鸣高. 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研究现状与展望[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9, 26(1):1-14.

      顾大钊. 能源“金三角”煤炭现代开采水资源及地表生态技术[J]. 中国工程科学, 2013, 15(4):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