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东南部,约 24 公里,有一个叫阿干镇的地方。煤炭资源的发现,让这个小镇的故事注定不平凡。这里是甘肃最早采煤的地方,时间可以追溯到元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在 800 多年持续不断地开采中,繁华热闹一度超过了城。所以,老都知道一句话 先有炭花坪,后有城 。
src=src=这座小镇,因煤而富也因煤而贫,后逐渐被人淡忘。但是,没落的镇子还在细微之处隐藏着当年的繁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希望能够换种方式留存住这段历史,让这些故事重新焕发光彩。
贮存量大、埋藏浅、易开采都是阿干煤炭得天独厚的优势。1947 年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在阿干镇考察之后,对阿干镇有了这样评价: 陆都 之有今日,不外三端:之、附近之地形,阿干镇之煤矿。由此,可以想见,阿干镇煤矿的地位不容小觑。
src=如今,街巷店铺、人家小院,依然记录着当年作为煤炭重镇的辉煌和繁荣。虽是小镇,但是电影院、俱乐部、文化馆、商场等等城市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src=src=1938 年,由于燃料奇缺,当时的在阿干镇投资兴建了简易煤矿。1954 年国家对矿井进行了整体,1957 年正式投产,设计能力为年产 135 万吨,属国家统配煤矿。曾经生活在镇子上的人们,都以这埋藏在地下的 黑金 创造财富。矿区的发展,带动着当地劳动力的需求。近八成的主要职业都是与煤矿业有关。还有陶瓷业者十八家,陶瓷店二十余家及陶工百余人。少数以农业为生,或以煤炭运输为副业。可以说,在当时,这是一个完完全全依赖着煤炭的地方。
src=最鼎盛的时候,镇子上有上百个小煤窑,每天源源不断的将黑色的炭块从山中取出,明清时代便有了专门运送煤炭的车马队,1952 年人民派勘探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探,推背图原文探测出煤系工业储粮 5488.4 万吨,属中小矿区。
src=src=煤炭业的蓬勃发展,也促动了相关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几代阿干开拓者以矿为家、以煤为业、艰苦奋斗、奉献,在甘肃煤炭开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src=上亿年的埋藏和转换,从植物变成煤炭。带给人们光亮和温暖,也带来生产和生活的改变。生火取暖、架炉烹饪、点灯照明,煤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革新;冶铁、制陶、烧制砂锅,人们用地下的 黑金 创造财富。煤炭,给了阿干镇曾经的一世繁华。
src=上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阿干煤矿为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为解决煤炭运输问题,1965 年建成了一条铁路专用线——阿干煤矿铁路专用线(又称兰阿铁路),这段从 1955 年开始修建的兰阿铁路,于 1956 年建成通车,全长 27042 米,是甘肃最早的铁路专用线。建成当年,通过铁路专用线 年兰阿铁路建成后,专门举办了一个盛大的竣工仪式,邀请了的京剧大师李少春前来演出。目前这条铁路线上还遗留有许多百年老铁轨,并且至今还在使用,被人们称为 中国铁路的活化石 。
src=src=在各种新能源开发使用的今天,煤炭也和运输它们的铁路一样,保留了下来。这些属于阿干镇的记忆与文明,并没有完全摒弃出历史。新一代的阿干人,再一次想要改变和突破。换思路、谋发展,建档立馆,让历史和工业文明重新焕发光彩,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