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2009年年底“抢煤”、“电煤告急”的情况不同,2010年2月以来,随着电煤需求的下降和运力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紧张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以秦皇岛港为例,截止2月28日,秦皇岛港的煤炭场存已达到779万吨,与年初的547.6万吨相比,增加了231.4万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近日召开的2009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2010年煤炭市场预测研讨会上表示,当前煤炭行业的主要矛盾仍是产能过剩,今后煤炭产能还会进一步。
早在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还多次警示煤炭过剩,要求煤炭行业尽早做好风险预防。
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0.5亿吨,煤炭消费达30.2亿吨,产量高于消费量3000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1%;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长12%,而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11.6%。由此可见,我国近几年煤炭行业供略大于求,然而2009年年底的“煤荒”却似乎让人感觉供求天平失衡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这一失衡现象总结了以下原因:一是近期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大幅带动煤炭需求;二是季节性南方来水偏低,水电贡献大幅下降;三是季节性煤炭需求变化幅度加大;四是雨雪天气影响交通,造成煤炭转运量下降;五是我国东部地区煤炭需求大,而煤炭主产区集中在西部,运输系统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造成了煤炭供应显得紧张。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的供应过剩和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仍然比较紧张,煤炭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据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地位。由于煤炭供应过剩存在区域和种类的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耗电大户和运力不及的地区,其优质煤源比较紧张。而不同种类的煤炭用途不同,每个企业能供应的煤种往往也是固定的,过剩对他们而言是有选择性的。
“煤炭供应过剩并不会在短期内凸显出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副教授邢雷认为,“我国煤炭生产大省产量增长十分迅速。2009年,煤炭产量增速为37%,陕西为33%,为30%,新疆为29%,这些地区煤炭产量的高速增长无疑加大了我国煤炭供应过剩的可能。而自国家提出建设13个大型煤炭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资源迅速向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中。随着大型煤炭企业对过去产量较低的小煤矿技改的完成,今后两三年煤炭供应将大量。”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这组数字表明,始于2008年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提前进入尾声,而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将在今年全面推开,部分省份已经陆续着手准备进行。
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供应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不会对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产生影响,预计价格水平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原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芮素生认为,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后,新投入开采的矿井生产潜力巨大、安全性能好。因此,煤炭的供应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各地整合煤炭资源的目的都是为科学合理划分兼并重组区域,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机械化的开采,提升安全水平。重组能使煤炭生产效率更高,资源回采率、利用率更高,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并利于煤价水平的稳定。
对于如何应对煤炭供应过剩,邢雷认为,自国家发改委2009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后,退出电煤谈判,煤炭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因此通过进行限产、定产是重回计划经济的老,是不可取的。“现阶段煤炭供应过剩,可以让一些产煤大省或者大型煤炭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协商限产,避免行业无序竞争。从长远来看,最佳办法就是打破地区和政策,加大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当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推行到一定程度时,主导的大型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实现约束,这一问题就可以解决。”
如何实现煤炭市场健康发展?芮素生认为,把握煤炭供需平衡最关键的一环不是盲目控制煤炭矿井开采,而是发展现代煤炭业,不断提高煤炭业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使我国的煤炭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卢世琛教授认为,不应该干预企业决策,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煤炭供需平衡。
对于煤炭供给相对过剩可以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观点,邢雷有不同的观点:“煤炭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价格不是由企业能控制的,不是技术、成本等因素决定的。除了供求关系外,煤炭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煤种、煤质、开采难度和运距决定的。因此,企业的竞争并不一定能导致企业的进步,自然条件、区位好的企业即便技术和经营不好,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过剩也就起不到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是“三西”地区,这使得我国客观上形成了固定的区域煤炭市场。如东北地区的煤炭基本上都是满足本地供应,华东、华南的煤炭主要由河南、山东、山西、内蒙供应,而西南的煤炭主要靠本地和贵州供应。这使得不同的市场不能形成竞争,其他地区市场的过剩对本地区来说也没有意义。例如内蒙、陕西、新疆的煤炭供应过剩了,可是它解决不了云南、广西缺煤问题。因此,由于区域市场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煤炭企业之间形成不了竞争,煤炭市场产量过剩对企业来说也构不成竞争压力,也就失去通过适当过剩促进企业竞争的可能性。”邢雷表示。
邢雷认为,实现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方法只有一个——提高煤炭企业集中度,实现煤炭生产规模经济,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发展集煤炭、电力、铁、港口、贸易于一身的超大型的能源企业;复杂是因为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所有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业准入、资本市场等很多方面进行和突破,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
和2009年年底“抢煤”、“电煤告急”的情况不同,2010年2月以来,随着电煤需求的下降和运力的作用,国内煤炭市场供求紧张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以秦皇岛港为例,截止2月28日,秦皇岛港的煤炭场存已达到779万吨,与年初的547.6万吨相比,增加了231.4万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近日召开的2009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及2010年煤炭市场预测研讨会上表示,当前煤炭行业的主要矛盾仍是产能过剩,今后煤炭产能还会进一步。
早在2006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发改委还多次警示煤炭过剩,要求煤炭行业尽早做好风险预防。
2009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0.5亿吨,煤炭消费达30.2亿吨,产量高于消费量3000万吨,只占消费总量的1%;2003年以来,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增长12%,而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11.6%。由此可见,我国近几年煤炭行业供略大于求,然而2009年年底的“煤荒”却似乎让人感觉供求天平失衡了。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这一失衡现象总结了以下原因:一是近期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态势明显,大幅带动煤炭需求;二是季节性南方来水偏低,水电贡献大幅下降;三是季节性煤炭需求变化幅度加大;四是雨雪天气影响交通,造成煤炭转运量下降;五是我国东部地区煤炭需求大,而煤炭主产区集中在西部,运输系统不足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造成了煤炭供应显得紧张。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勇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煤炭的供应过剩和产能过剩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我国一次能源供应仍然比较紧张,煤炭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据着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地位。由于煤炭供应过剩存在区域和种类的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耗电大户和运力不及的地区,其优质煤源比较紧张。而不同种类的煤炭用途不同,每个企业能供应的煤种往往也是固定的,过剩对他们而言是有选择性的。
“煤炭供应过剩并不会在短期内凸显出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副教授邢雷认为,“我国煤炭生产大省产量增长十分迅速。2009年,煤炭产量增速为37%,陕西为33%,为30%,新疆为29%,这些地区煤炭产量的高速增长无疑加大了我国煤炭供应过剩的可能。而自国家提出建设13个大型煤炭以来,我国煤炭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煤炭资源迅速向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中。随着大型煤炭企业对过去产量较低的小煤矿技改的完成,今后两三年煤炭供应将大量。”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数据显示,到2009年底,山西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这组数字表明,始于2008年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提前进入尾声,而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将在今年全面推开,部分省份已经陆续着手准备进行。
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产量的影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供应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全国范围内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不会对2010年全国煤炭产量产生影响,预计价格水平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原煤炭科学研究院院长芮素生认为,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后,新投入开采的矿井生产潜力巨大、安全性能好。因此,煤炭的供应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各地整合煤炭资源的目的都是为科学合理划分兼并重组区域,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机械化的开采,提升安全水平。重组能使煤炭生产效率更高,资源回采率、利用率更高,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并利于煤价水平的稳定。
对于如何应对煤炭供应过剩,邢雷认为,自国家发改委2009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后,退出电煤谈判,煤炭市场进一步市场化,因此通过进行限产、定产是重回计划经济的老,是不可取的。“现阶段煤炭供应过剩,可以让一些产煤大省或者大型煤炭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协商限产,避免行业无序竞争。从长远来看,最佳办法就是打破地区和政策,加大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当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推行到一定程度时,主导的大型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实现约束,这一问题就可以解决。”
如何实现煤炭市场健康发展?芮素生认为,把握煤炭供需平衡最关键的一环不是盲目控制煤炭矿井开采,而是发展现代煤炭业,不断提高煤炭业装备水平和安全生产条件,使我国的煤炭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卢世琛教授认为,不应该干预企业决策,而是通过市场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煤炭供需平衡。
对于煤炭供给相对过剩可以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观点,邢雷有不同的观点:“煤炭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的价格不是由企业能控制的,不是技术、成本等因素决定的。除了供求关系外,煤炭的价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煤种、煤质、开采难度和运距决定的。因此,企业的竞争并不一定能导致企业的进步,自然条件、区位好的企业即便技术和经营不好,也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这样过剩也就起不到促进煤炭市场健康发展的目的。”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是“三西”地区,这使得我国客观上形成了固定的区域煤炭市场。如东北地区的煤炭基本上都是满足本地供应,华东、华南的煤炭主要由河南、山东、山西、内蒙供应,而西南的煤炭主要靠本地和贵州供应。这使得不同的市场不能形成竞争,其他地区市场的过剩对本地区来说也没有意义。例如内蒙、陕西、新疆的煤炭供应过剩了,可是它解决不了云南、广西缺煤问题。因此,由于区域市场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煤炭企业之间形成不了竞争,煤炭市场产量过剩对企业来说也构不成竞争压力,也就失去通过适当过剩促进企业竞争的可能性。”邢雷表示。
邢雷认为,实现煤炭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方法只有一个——提高煤炭企业集中度,实现煤炭生产规模经济,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发展集煤炭、电力、铁、港口、贸易于一身的超大型的能源企业;复杂是因为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在所有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行业准入、资本市场等很多方面进行和突破,而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梦到找不到回家的路
文章来源于弘易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