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煤炭产业结构性矛盾由来已久,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差,矿井规模小,装备、技术相对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弱,安全保障度低,小煤矿发生矿难的概率相对较大。
在12月6日召开的全省煤矿整顿关闭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省安监局局长李大剑表示:“我省小煤矿关退已到决战决胜阶段。”
2008年,按照国家“3年解决小煤矿问题”目标要求,我省开始实施“一揽子”解决小煤矿问题总体方案,到2010年底,共关闭小煤矿1227处,全省煤矿由2216处减少到989处,提前3年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十一五”煤矿关闭任务。
2013年至2015年,按照国家要求,全省重点推进“13类小煤矿” 关闭退出,3年实际关闭588处,全省煤矿由989处减少到401处。
2016年,我省进一步明确“拟用3至5年时间,全省煤矿总数控制在200处左右”的目标,并与国家部际联席会议有关部委签订了目标责任状,2016年再关闭煤矿62处,全省煤矿由401处减少到339处。
“今年目标任务是关退煤矿50处。”省安监局局长李大剑告诉记者,截至10月底,全省市州关闭计划54处,可望超额完成关闭退出任务。
随着小煤矿大幅关退,我省煤矿安全事故出现大幅下降:2013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近一半,降至100人以内;2015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再降50%,减少至50人;2016年下降至15人。
而12月5日,省发改委、省安监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18年底前,全省9万吨/年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全部退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9万吨/年及以下非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应退尽退、应关尽关。这意味着2018年全省将关闭小煤矿90处以上。
“现阶段我省煤矿整顿关闭,已经不是化解过剩产能,而是淘汰不安全落后产能。”省安监局局长李大剑摆出数据:目前,全省还有97处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其中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占76处,这类小煤矿防突措施很难按要求严格落实到位,极易引发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如今年造成10人死亡的涟源祖保煤矿“2·14”重大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小煤矿。
李大剑告诉记者,国家政策和办矿标准不断调整,一些小煤矿前期已经获得规划及技改批复,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仍然达不到规范开采的要求;当前煤价快速上涨,关退煤矿对企业收益和地方财政都将形成一定损失;还有一些煤矿牵涉民间借贷,关闭后,涉及的利益纠纷复杂,存在一定的局部金融风险,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压力大。
如冷水江市,经过前几年技改扩能,金莎与林俊杰大多数小煤矿技改投入在5000万元以上,而且这些煤矿均不同程度向民间借贷了资金,关闭退出带来一定的维稳压力。
株洲是在今年关闭退出小煤矿工作中“拖了后腿”的市州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煤矿关闭到位。株洲市安监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小煤矿煤层薄,不可能按国家要求实现机械开采,大部分采煤工作面至今仍采用国家严禁使用的木支架,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可开采储量往往不足百万吨,“就是因为今年煤价持续上扬,煤矿主为多盈利不愿关退。”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促使小煤矿顺利关退。”涟溪矿业张友贤原有竹山煤矿、茶子山煤矿、龙王池煤矿等多家煤矿,多年前积极响应政策,及时调整思,关闭煤矿向房地产等产业转型发展,目前拥有“万盛锑都”等优质房地产项目,但他的案例是冷水江市煤矿转型唯一的成功典型。张友贤认为,打赢小煤矿关闭退出“决战”,需要有“良方”。
实际上,早在我省第一轮小煤矿关退中,湖南4大重点产煤市之一的邵阳市曾创造出“邵阳经验”在全国推广:
对于关闭煤矿工人再就业工作,该市开辟了一批就业岗位,举办了一系列专场招聘会,签订了2000多份就业意向合同;对矿主损失过大的问题,在上级下拨补资金的基础上,邵阳市地方财政共拿出2.18亿元资金予以配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在帮扶下,各产煤区纷纷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子,邵东县利用“南国药都”廉桥的地理优势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邵阳县长乐乡集中矿区土地和人力资源成功发展了油茶产业,武冈市文坪镇建成了果蔬及中药材等种植,城步苗族自治县引进了电子产业……
省安监局局长李大剑表示,下阶段全省将通过强化安全标准、市场调节、行政许可、执法倒逼、政策引导等多种方法促关退,“对服从安全生产监管、主动配合产能退出的煤矿,继续实行财政补资金激励政策措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转产转型。”
2017年省级财政按照突出矿井480万元/矿、非突出矿井240万元/矿标准进行补;2018年按突出矿井420万元/矿、非突出矿井210万元/矿标准进行补;2019年以后关闭的煤矿,原则上不再安排省级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