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四川省人社厅、省发展委、省经信委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公布后,川报观察记者采访了省人社厅失业保险处负责人。
“政策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培训转岗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支持兼并重组后的新企业更多吸纳原企业职工。”
省人社厅失业保险处负责人表示,对原企业为促进职工转岗安置开展的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地方可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
同时还支持企业开展“双创”,利用“互联网+”、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走出去,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在优化升级和拓展国内外市场中创造新的就业空间。
对工艺技术较为先进、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协商,采取协商薪酬、灵活工时等,稳定现有岗位。
这位负责人介绍,各底将建立精准的拟分流安置职工实名制基础台帐,并制订再就业帮扶计划,精准对接就业创业服务。
对拟分流安置人员在100人以上的,通过专场招聘活动实施对接服务。对依法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失业人员,纳入当地就业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免费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
对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职工,实施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普遍开展一次转岗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
其中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培训期间按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有创业意愿的职工和失业人员,免费开展一次创业培训。
对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企业较为集中、就业门窄的地区或资源枯竭地区、工矿区,组织省内外企业开展现场招聘活动,搭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
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次性单程铁、公或水运()交通费补贴。
距离退休年龄5年以内、再就业有困难的,经职工本人自愿、企业同意并签订协议后,可实行内部退养。
由企业发放生活费,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缴费部分由职工继续缴纳,达到退休年龄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正式办理退休手续。
内部退养职工的生活费标准由企业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确定,无上级主管部门的由企业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
内部退养期间个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按其内退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内部退养期间其工资性收入有增长的,相应调整缴费工资。
“各地每年新增或退出的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安排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涉及的就业困难人员,保障零就业家庭中至少一名劳动者实现就业。”
这位负责人表示,安置职工的第四个渠道是通过就业援助政策进行托底帮扶,对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涉及的就业困难人员,要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过程中,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当兼并重组或解散,职工劳动关系发生变化后,原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工作年限怎么计算?如何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工作职工的利益?
如果企业出现合并或分立等情形,由承继原企业和义务的企业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经过与职工协商一致后,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职工在企业合并、分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在现企业的工作年限。
如果企业被依法宣布破产、责令关闭或决定提前解散,应与职工依法终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拖欠职工在岗期间的工资,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对曾经从事过有毒有害工种的职工,企业应安排其进行离职健康检查。
此外,如果被安置职工属于劳动派遣工,企业要按照《劳务派遣暂行》妥善处理好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义务。
社会保险涉及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这位负责人介绍,《意见》对被安置职工的社会保险如何衔接,也进行了详细的。企业兼并重组前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由重组后的企业按照有关予以补缴。变更劳动关系到新企业工作的职工,由新企业及时为其办理变更社会保险关系手续。
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人员如果重新就业,由新就业单位按为其参保缴费、办理社保关系及档案转移接续手续。没有被其它单位招用的人员自愿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按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执行。
参保五级至十级工伤职工如果选择与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由企业和工伤保险基金依法支付相关待遇。
如果因企业因破产等原因注销注册、登记,参照国家、省有关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处理。
“职工安置要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这位负责人介绍,省人社厅等8部门要求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加强厂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内容具体、公开范围明确、公开形式多样,畅通职工表达渠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并落实职工安置方案,做到职工安置政策统一、标准统一。
职工安置方案应明确涉及职工情况、职工分流安置方式、劳动关系处理、经济补偿支付、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职工安置资金来源渠道、促进再就业等内容。方案制定过程中,企业要依法履行程序,建立各层级职工协商沟通机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职工安置方案(草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审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分项表决,审议表决通过后公布实施。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职工代表出席,形成的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过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对职工安置方案不完善、资金保障不到位以及职工安置方案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的,不得实施。
相关链接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网站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