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兵山市原名铁法市,因煤而兴,而铁法煤田的发现过程很偶然。1956年,农民在野外打井时挖出没用的“黑石头”,碰巧被回乡探亲的周毅看到了,于是她将这一情况。国家开始对煤田开发建设,于是有了铁法市。60多年来,伴随着5亿多吨煤炭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祖国四面八方,调兵山也由昔日的小山村,逐渐发展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人口近30万的县级城市。
周毅的父亲是省饶阳县的一名中医,行医至法库县柏家沟村时,受到当地人的认可,遂留下定居。1929年,周家生下一个女孩子,她就是周毅。
对照周毅于1973年填写的一份干部履历表,周毅之子张陆飞向记者讲起母亲的身世。1949年,20岁的周毅在铁岭县联合中学求学,此后在康平县郝官屯学校任教。当时的女子中,周毅的学识已属较高。
此后,周毅与法库县大明安碑村人张秉良结婚,成为随军家属,工作也多次调动。1955年12月,她调至矿务局处三科担任内勤。这段经历,使她接触到矿业知识,也了洞察力,增添了责任感和大局观。
这些积累的知识,终于派上了大用场。那是1956年3月初,周毅到法库县出差,忙完公事,由于离娘家和婆家近,便请假探亲。这次探亲,改变了她的人生,也改变了家乡的发展进程。张陆飞讲道,那年3月12日下午,母亲听说大明安碑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社员打深井,打出不少黑石头来,就在井边堆着呢。
周毅把这段经历写在了《铁法文史资料》中。据书中记载,闻听打井打出黑石头的消息,周毅立即想起上级领导号召员工“寻找煤炭资源”的讲话,以及矿务局传达国家煤炭部的,要地质勘探队多找煤、找好煤的要求。周毅也深深意识到当时的行业发展需求,当时、阜新煤田勘探已经结束,发现新煤田成为煤炭行业的重要任务。想到这些,周毅便约上弟弟周树启赶往打井现场。
那些深井位于大明安碑村西北部500米处的北山缓坡上,周毅到井边一看,成堆的“黑石头”已经没有了,她从泥沙中找到不少黑色碎块。挖井人对她说,他们这几天打井,几乎每天都能从井里挖出“黑石头”来。她又到其余几口井旁查看,果然如此,这些“黑石头”对在工作多年的周毅来说,就应该是被誉为“乌金”的煤块。
她当即用手绢和裤兜装了一些煤块和地质标本,兴冲冲地回到娘家,好行装准备回汇报情况。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她未能连夜赶回。周毅的中写道,这一夜,她又高兴又着急,怎么也睡不着觉,睡着后又醒来好几次,点灯仔细观看煤块和地质标本,想到家乡有可能存在一个大煤田,不由得兴奋不已。
第二天天没亮,周毅就赶往,带着标本找到东北煤炭管理局一○一勘探队的总工程师田水纯,汇报了大明安碑村的情况。据周毅的,田水纯听完她的汇报后,反复用手弹着煤块,认真对比着她带回的其他地质标本,最后,他肯定了周毅的看法,紧握着周毅的手,激动地说:“周毅同志,从你讲的情况来看,你的发现,很有可能为国家又增加个大煤田,你可立了头等功啊!”
一○一勘探队连夜会同有关专家召开会议,依据周毅汇报的情况和过去掌握的地质资料推断:铁岭、法库之间可能会有一个大煤田。会议决定:立即组织力量,对这一地带进行详细勘查。
在周毅汇报后的第三天上午,一○一勘探队即组成普查组,在组长李忠信的带领下,带着勘探设备于铁岭、法库之间进行了探矿普查。“普查组赶赴大明安碑村时,周毅是带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闻讯都赶来观看,有熟识的乡亲就问周毅,‘这是忙啥呢?’周毅告诉他们,家乡可能有个大煤田,今后可能要大变样了!”张陆飞讲道。
其实,在此之前,在铁岭境内已有小煤窑的开采历史。一次是在1928年,周文英等人在铁岭县马家孤山子村开了一个小竖井、两个小斜井,经营三年,采煤百余吨。一次是在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大台山麓西营盘村与泉眼沟村之间,开了两个斜井,煤层厚度为0.2米和0.8米。当地的《矿产志》一书对这些小煤窑的开采情况做了记述,也为整个铁法煤田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野外勘探、现场普查,一○一勘探队的普查组拿出了三点看法,经过集体论证后,得出结论:本区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煤田。此推断经上级和专家会审后,上级作出开钻、进一步勘探的决定。
当年5月,一○一勘探队开始钻探,第三天即在孔深87米处见煤,证明初步勘探后作出的推断基本正确。
当时正值国家能源短缺时期,国家把辽宁煤矿作为全国煤炭工业之一进行重点建设,辽宁在重点改扩建老矿区的同时,大力勘探普查找煤、开发建设新矿区。铁岭、法库之间新煤田的发现,令我省煤炭行业极为振奋,勘探开发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
1957年12月,一○一勘探队的队部从搬迁至小明安碑村,全面展开煤田勘探。1958年5月,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决定,以原矿务局矿井工程处为基础,正式成立矿务局铁法煤矿筹建处。7月1日,大明1号斜井动工兴建,施工地点就在周毅发现煤块的北山上,当年产煤137吨。
137吨煤的产量在当今是个小数目,而在当年则是付出艰辛努力的业绩。谈起创业时期的,当事者感怀不已。
现年83岁、曾担任大明一矿副矿长二十二载的万寿全对记者说,当时施工条件差,技术水平落后,基本要靠人力去操作,铁法煤田位于古辽河的河床上,施工时排水量极大,人们当时就用摇辘轳的方式一点一点往外排,但大家的干劲特别高,每当有煤炭产出,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铁煤集团公司退休干部、铁法能源公司史志办工作人员简恩洲说,据《铁法矿务局志》记载,这些最初的建设者离开城市的优越生活,背起行装,踏上这块大多还属荒原的土地,吃的是窝窝头,饮的是河泡水,步行沼泽地,住的是“干打垒”,却胸怀大志,意气风发,当时那种不畏、“战天斗地”的风貌,曾被形象地总结为:“破土没炮用镐刨,运岩没车用肩挑,通风没风扇就用风车摇,提升没有绞车就用辘轳绞。”
记者查阅《铁法矿务局志》发现,当时为了克服创业中的困难,上级部门一再加大扶持力度。1958年11月,煤炭工业部在铁岭一○一勘探队召开全党全民办地质现场会;1959年1月,矿区铁法煤田开发处改为辽宁省煤矿管理局铁法煤田开发处,隶属辽宁省煤矿管理局;1959年3月,铁法煤田上的第一条铁线——铁岭至三家子铁线公里,时任辽宁省委第一的黄火青等领导带头挥镐筑,修工期不到2个月即竣工通车;1961年,修建了矿区66千伏的永久性输电线,此线由开原清河电厂至矿区大隆变电所,全长52公里……
铁法煤矿当初在荒野之上得以崛起,离不开各方的人力支援,当时形成了八方驰援共建铁法矿的局面。那么,这些铁法矿区的开发建设者都来自何处呢?
据铁法能源公司史志办介绍,1958年铁法煤矿筹建处成立之初,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技术干部共有32名,他们来自矿务局,周毅的丈夫张秉良即在其列。之后又有许多矿务局的工作人员成为这里的创业先行者,1960年,周毅也从矿务局调到铁法矿务局科担任内勤。之外,从阜新、南票、、北票等兄弟矿务局调入的员工也日渐增多。
此外,铁法煤田的开发建设需求引起了广泛关注,沈阳、铁岭,山东等地的人们赶来支援新区建设,安徽、河南等省份的民工踊跃参与招工,加上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分配等渠道,铁法矿区的人数不断增多。在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铁法矿区总人数已达60184人,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铁法市总人数则已达到146367人。
尤其不能忘记的,是基建工程兵第41支队。这支队伍自1973年起陆续由贵州六盘水进驻铁法矿区,施工队伍超过1万人,相继建成了晓南矿、小青矿、大兴矿、小康矿等大型矿井。1983年,这支队伍撤改为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两年后,煤炭部第二建设公司划归铁法矿务局。相声演员冯巩曾在这个支队服役,在铁法矿区工作生活过,在辽视春晚上,冯巩曾经多次提起这段经历,表示有时间就会回工作过的矿区看看。(本文照片除注明外均由张陆飞提供)
从周毅报矿引起重视后,勘探工作历时29年,探明的新煤田地跨铁岭、法库、康平、开原、昌图等县,而这些县当时均在铁岭地区的管辖范围之内,若按以往惯例,或许会命名为“铁岭煤田”“铁岭矿务局”。不过,一○一勘探队于1958年完成540平方公里普查面积后,提交了《铁法煤田普查勘探地质报告》,这份报告简练而确切地给新发现的煤田冠以名字,首次提出“铁法煤田”,以至于“铁法煤矿筹建处”“铁法煤田开发处”“铁法矿务局”“铁法矿区”都沿用这一称呼,将“铁法”的名字载入了史册。
采矿之外,铁法矿务局成立了子弟学校、兴建卫生所、建设职工住宅,让铁法的创业者有安身之地、无后顾之忧,也是急事大事,于是就有了铁法矿区内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事业同步发展。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铁法矿区已初具城市规模,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置铁法市(2002年2月20日,更名为调兵山市,原行政区域不变)。
记者查阅《铁法市志》得知,在调兵山市的城市化进程中,铁法矿务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铁法矿务局根据煤层和井田划分,在从北到南20公里、从东到西15公里的区域内交错兴建7座煤矿,形成了铁法矿区。各矿都坐落在自然村中,在建矿和生产期间,这个自然村逐渐形成了小镇区。当年铁法市即根据已形成的小镇区,设置了镇,基本上是一矿一镇的配置。各镇都以矿为依托,每个镇下辖6至7个行政村,行政村及其以下的自然屯都分散在矿、镇周围,矿、镇、村的结合体是城乡结合的基层单位。就这样,从镇到市、从矿到局形成了市矿结合的格局,奠定了城乡一体化的基础。
因报矿有功,周毅曾获颁状,其事迹收录于《铁法矿务局志》和《铁法文史资料》之中,并在调兵山档案馆展出。周毅于2009年11月去世。
铁法矿务局在1992年跨入全国特大型企业行列,于1999年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组建成立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次荣获“辽宁省纳税百强企业”称号,2009年1月组建成立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周毅是者。记者/傅淞巍
辽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监察法草案3月1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一次会议的辽宁代表团在住地举行全体会议,审议监察法草案。陈求发、、唐一军、许安标、廖建宇、杨忠林、郝春荣、于天敏等代表先后发言。审议中,代表们认为,监察法草案严格遵循确定的思、原则、举措…【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为辽宁振兴献计献策3月11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夏德仁、李稻葵、卢柯、李天来、李克明、朱建民齐聚一堂,围绕辽宁老工业振兴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把脉问诊,献计献策。夏德仁委员说,当前辽宁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生态得到修复和净化,经济运行筑底企稳…【详细】